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就2021年决算情况和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答记者问

日期:2022-07-29    来源:北京市财政局

分享:
字号:        

问题一:请介绍一下北京市2021年市级政府决算的总体情况?

2021年是首都经济受疫情冲击后实现恢复性增长的一年。市级“四本预算”决算总体情况较好。收入方面,“恢复性增长”特征明显。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32.3亿元,增长8.1%。其中,税收占比达87.1%,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营改增以来首次恢复至全国第一。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02.8亿元,增长9.2%。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批零业、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对财政收入的增收贡献率合计达42.1%。支出方面,有保有压,全力保障重点工作。市级支出3002.4亿元,较上年增长1.8%。进一步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持有保有压,运用调结构、控成本、强绩效等措施,统筹保障好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基本民生保障等全市重点工作。

总体来看,2021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财政收支形势,市财政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和财政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改革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市级政府决算具体情况,我们将于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届时欢迎大家关注。(来源:决算报告、解读PPT)

问题二:请介绍一下北京市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2022年,北京财政坚决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等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和财政管理工作。实现同口径正增长,上半年面对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和疫情叠加影响下的复杂形势,全市上下克服多重压力共同努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990.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8.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0.5%,实现了同口径正增长。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规模、进度“双提升”,累计支出3960.6亿元,增长6.6%;支出进度超时间进度5.3个百分点,疫情防控、助企纾困、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实现较快增长。

总体来看,全市“四本预算”收入运行均处于合理区间,留抵退税应退尽退早退、土地供应积极稳妥、国企利润收缴有序展开、社保费应缓尽缓。同时,切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政策靠前发力等要求,在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的基础上,统筹多种财力来源,有力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来源:上半年执行报告)

问题三:今年国家层面实施了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请问北京市具体落实情况如何?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势必会减少财政收入,财政部门如何确保收支平衡?

退税减税是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施肥要施到根上,根壮才能枝繁叶茂”。北京市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4月-6月,为6.6万户企业办理留抵退税630.4亿元,相当于前两年的1.4倍。其中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户数占比超过九成。退税金额相当于2020年、2021年两年总和的1.4倍,直接为企业注入现金流。同时,落实中小微企业减免“六税两费”政策和中关村各项税收优惠先行先试政策,为企业让利近90亿元(来源政协汇报稿),为企业稳岗、扩大生产和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来源:上半年执行报告)

与此同时,面对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和疫情叠加影响,财政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将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努力开源节流应对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一方面要“开源”,强化对企精准服务,努力“稳存量、扩增量”,稳定财政收入基础。另一方面要“节流”,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2019-2021年市级累计压减腾挪出403.2亿元用于保重点(来源:汇报稿,已公开对外);2022年继续按照50%压减三公、会议、培训、差旅等一般性支出。在多个领域开展成本绩效分析,建立支出标准和成本控制基线。面对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落实好国家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持续严控政府机关行政运行成本,拓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领域,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保障全市重点工作。

问题四:受疫情影响,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财政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稳定首都经济基本盘?

上半年,李克强总理多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的政策落地生效。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其中超过一半的举措涉及财政部门。全市财政系统及时响应、迅速跟进、精准对标、靠前发力。一是推动留抵退税政策“直达快享”。4月-6月,已累计为全市6.6万余户企业办理留抵退税630.4亿元,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二是支持社会保险费“应缓尽缓”。自6月起,对汽车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17个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预计惠及115万人。三是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印发《关于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支持力度降低担保费率的实施细则》,将受疫情影响突出的行业贴息比例从20%提高至40%,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四是提高政府采购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授予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合同占比达81.9%,超过国家规定41.9个百分点。此外,财政部门持续加强与相关部门、各区的协同联动,推动落实国有房租减免“即申即享”、科技型孵化器房租减免补贴、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组合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来源:上半年执行报告、微信已发布内容)

问题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了具体部署,北京市都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上半年,北京财政积极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稳经济、促投资作用,实现“四两拨千斤”效果。除上面介绍的一系列支持市场主体恢复信心、稳经济大盘的政策措施,积极财政政策在发挥政策工具作用,实施力度更大、节奏更快的财政举措上加力增效。

一是统筹财力加快支出进度。在市级和区级两个层面制发办法,要求各区各部门优化资金安排时序,调整支出结构,加快预算执行,对于情况发生变化不具备执行条件的项目资金,先行收回财政部门,统筹用于疫情防控、助企纾困等急需领域。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分别超过时间进度5.3个和22.3个百分点,聚焦保障高标准推进“两区”“三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民生福祉等全市性重点工作。二是综合运用财政补贴、首贷贴息、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工具促进首都经济恢复。用好高精尖产业资金支持开展“强链补链”行动,助力增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产业链整体韧性;兑现2.23万辆新能源汽车补贴,提振汽车消费;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基础研究和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等先行先试税收政策,激发科技型企业投资活力和研发动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三是积极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政府债券作为年度财力的重要补充,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大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市今年新增政府债券908亿元已全部发行完毕,比上年提前近4个月。重点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等投资拉动作用明显的领域,着力与各项助企纾困财政政策叠加,形成稳经济合力。(来源:上半年执行报告)

问题六: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多点散发背景下,重点民生领域保障情况如何?

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上半年,全市财政部门主动应对疫情突发、经济下行加大等复杂形势,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强民生支出保障,坚决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一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资金保障。通过筹措一般公共预算、社保基金等多渠道资金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优化防疫资金拨付程序,支持各区开展免费核酸检测,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先后打赢多轮疫情歼灭战。二是聚焦教育养老住房等民生事业供给。促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支持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1016张、养老助餐点122家;支持新开工10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动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1万套。(按最终报告核对数据)三是支持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安排7.6亿元用于全市粮食政府储备工作;下达1.5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场交易费等财政补贴,降低商户经营和运输成本,确保全市蔬菜、粮油等生活必备品价格平稳运行。四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通过加大补贴力度、缓缴社保费等多项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进一步巩固首都和谐有序的就业环境。(来源:上半年执行报告)

问题七:我们看到,上半年财政收支运行符合预期,下半年,财政部门还将在那些方面发力施策?

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生产生活有序恢复,以及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经济延续企稳回升态势,都将为全市财政收入逐步回暖提供支撑。财政部门将加快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进一步增强应对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的工作主动性,落实落细本市统筹防疫情稳经济“45条”等举措,着力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做好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快退税进度,推动企业应享尽享、应享早享;二是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集中财力聚焦保障全市重点工作;三是持续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实现对公共服务、基本民生和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支出政策绩效评价全覆盖;四是扎实推进零基预算、预算管理一体化、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各项财政改革任务,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五是防范化解财政金融运行风险,筑牢财政安全运行防线;六是及早做好2023年预算编制各项准备工作,为明年工作开好局奠定坚实基础。(来源:上半年执行报告)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