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1年市级预算收入安排情况
2011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1422.3亿元,增长9.1 %,加中央返还及补助194.6亿元、区县上解192.1亿元、上年专项政策性结转使用8.9亿元等,收入合计1824.4亿元。
二、2011年市级预算支出安排情况
2011年市级一般预算支出1254.5亿元,增长10.5%,加上解中央支出76.1亿元、区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69.1亿元、专项政策性结转下年使用1.6亿元、划转水利建设基金16.6亿元等,支出合计1824.4亿元。
三、2011年预算收支安排政策要点
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11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10]39号)要求,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确定市级财政收支安排的政策要点。
1、预算收入安排的政策要点
(1)收入预算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与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适应,分税种、分项目测算收入的增减情况,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加强财政收入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巩固增值税转型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等税制改革成果,继续落实各项税收减免政策。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支出通过预算安排。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增强预算完整性。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2、预算支出安排的政策要点
(1)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倾斜,严格控制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2)合理确定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方面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优先安排续建、投产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重复建设。各级政府要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稳步增长。
(3)加大“三农”投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突出科技支撑和生态要求,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增加防灾减灾投入,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继续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和山区生态林补偿政策,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做好粮食收购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改善水利、交通、通信、污染治理等条件。继续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农业投融资体系,积极推动国家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工作,积极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建立多元化支农资金投入机制。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稳妥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改革,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4)增加社会事业支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政府助学体系。围绕建设人才强国,健全政府人才发展投入机制。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京发〔2010〕8号),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努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机制,落实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政策”,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医疗救助、低收入家庭临时救助制度,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积极支持和促进就业,完善和落实就业岗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助等财税政策。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支持加快中小户型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推进老城区危旧房修缮整治、农村危改房改造和棚户区试点改造,缓解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5)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做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对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力度,推动科研装备自主研制、科技平台建设等公共科技活动,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深入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大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工作力度,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和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加快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和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财税政策调节作用,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6)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要求的通知>的通知》(中办发[2010]19号)精神,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加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建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长效机制,2011年继续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严格控制和规范庆典、节会、论坛等方面的经费支出,“三项费用”、会议、印刷、差旅、考察、调研、论坛、检查、活动等一般性支出实行零增长;2011年“三项费用”支出不得超过2009年按规定比例压缩后的经费预算规模;公务用车购置原则上只更新不新购;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升级改造,从严控制办公楼维修项目,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继续推进党政机关节能减排,促进资源整合,切实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2011年市级预算收入具体安排情况
市级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
2011年,市级财政收入预算按照保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积极稳妥的原则安排。市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422.3亿元,增长9.1%。市级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如下:
增值税126.6亿元,增长9.2 %,主要考虑消费市场活跃、二产规模壮大等增收因素,以及工业品出厂及购进价格增速持续“倒挂”等减收因素进行测算。
营业税480.8亿元,增长9.8%,主要考虑第三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等增收因素,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显现、资本市场收紧等减收因素进行测算。
企业所得税316.7亿元,增长9.5%,主要考虑经济运行继续趋稳、实体经济步入实质性上升期、企业效益不断提升等增收因素,以及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等税收优惠政策等减收因素进行测算。
个人所得税233.6亿元,增长8.5%,主要考虑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增加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以及征管效率提高等因素进行测算。
行政性收费和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53.4亿元,增长25.6%。考虑到2011年多项按预算外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等因素,安排行政性收费和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比上年42.5亿元增加10.9亿元。
五、2011年市级预算支出具体安排情况
市级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1、农业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农业依法支出安排528601万元,比上年的486742 万元增长8.6%,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8.5%的增幅。农业依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项目;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再保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森林的固碳能力;加大城市水环境治理力度等。
2、教育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教育依法支出安排1866696万元,比上年的1687289万元增长10.6%,明显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8.5%的增幅;市级财政教育依法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4.88%,高于上年占财政支出14.87%的比重。教育依法支出主要用于落实改扩建幼儿园设备设施补助,改善办园条件,缓解入园难问题;落实基础教育各项减免政策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教育制度改革,支持职业教育素质提高工程,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创新工程以及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等“三大工程”;大力支持我市与中央高校共建项目;健全完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支持高校基本建设项目。
3、卫生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卫生依法支出安排466633万元,比上年的414785万元增长12.5%,高于市级财政支出增幅10.5%两个百分点。卫生依法支出主要用于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城镇居民医保补助、医疗救助;保障医疗机构重点学科建设、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公益性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加强中医医疗机构重点建设项目等。
4、科技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科技依法支出安排538942万元,比上年的496264万元增长8.6%,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8.5%的增幅。科技依法支出主要用于国家重大科技实施规划,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推进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支持节能环保,做好科普惠农、科普益民工程等。
5、文化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文化依法支出安排189976万元,比上年的173971万元增长9.2%,高于市级财政收入增长9.1%的幅度。文化依法支出主要用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及保障重点文化设施运营等。
6、计划生育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计划生育依法支出安排25682万元,比上年的23649万元增长8.6%,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8.5%的幅度。计划生育依法支出重点投向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和分布以及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上,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情况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795806万元,比上年752788万元增长5.7%。
继续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推动建立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居民、制度相互衔接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合理调整我市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从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项待遇标准相协调的角度出发,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注重各项待遇标准之间的横向平衡,从建立体制机制角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调整机制。二是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做好医改资金保障工作。完善公立医院投入机制,研究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市级公费医疗人员纳入医疗保险等问题。继续支持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区县中医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改善和提高服务水平。三是继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立足于城乡统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和完善现行稳定和促进就业政策,确保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四是认真落实“九养政策”,积极引导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发展,完善优抚安置工作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与首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五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和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六是注重资源整合,发挥社会建设专项资金作用,推进社区规范化和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社会服务站)建设,支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760310万元,比上年729368万元增长4.2%。在保障部门履职和正常运转的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压缩和控制行政成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人才战略,加大对我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力度;强化对统一战线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巩固和发展首都的安定团结局面;继续加强对人民代表行使权力、政协参政议政的支持力度;大力加强首都食品安全工作投入力度;加大首都和谐维稳经费的投入,保障信访维稳、青少年工作和妇女维权、便民电话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展。
9、公共安全及国防支出安排情况
公共安全及国防支出安排859629万元,比上年830141万元增长3.6%。贯彻中央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有关精神,保障政法部门科技建设、信息化维护、执法办案、武器警械、执法装备购置以及正常运转工作需要;保证市消防局高空灭火器材等装备及消防车辆的有效配备,深入推进消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提升我市消防整体装备水平和灭火救援能力;继续支持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保障我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及维护工作,促进首都交通安全畅通;加大公安、检察院、法院办案经费保障力度,重点提高重特大案件侦破率,防范恶性事件发生;继续支持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和反恐处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0、节能环保支出安排情况
节能环保支出安排266222万元,比上年257233万元增长3.5%。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持续改善首都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破解环境保护工作瓶颈。深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解决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加大污染减排力度,鼓励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再利用率,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环境监察和监测工作资金保障;支持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设,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天然保护林、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等的投入,完善自然生态保护投入机制。
11、城乡社区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安排情况
城乡社区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安排1327730万元,比上年1268523万元增长4.7%。继续推进城市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全市架空线入地专项整治;继续开展老旧小区、建筑物外立面清洗粉饰、胡同街巷、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环境整治;完成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地区的环境整治;加快城中村、边角地整治,提升城乡环境薄弱地区的环境质量。继续推进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和管理水平,加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力度,加快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城市照明运行管理,提高城市照明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维护,支持城市道路桥梁大中修,提高路网承载能力;推进实施缓解交通拥堵工程、治理超载超限等,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宜居城市奠定基础。大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统筹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继续实行公交公益性低票价政策,着力打造“百姓”公交。
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安排情况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安排620746万元,比上年598605万元增长3.7%。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支持工业企业结构调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改造,优化投资环境,振兴现代制造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建设低碳工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新的活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继续推进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重点支持有线网、无线网和医保网等网络运维;推进我市电子政务有线网络整合、信息共享和规范管理。支持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安排情况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安排136927万元,比上年114479万元增长19.6%。支持特色商业街、停车引导设施、商业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商业服务环境水平;支持农批、农贸和菜市场改造,改善交易环境,促进农产品流通;支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支持开展促进消费活动,培育消费市场,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支持开展农超对接、“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食用低钠盐推广,保障消费安全。
14、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安排情况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安排4917万元,比上年4746万元增长3.6%。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组织开展金融重要课题研究,完善金融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合作,开展境外推介交流活动,吸引各类外资金融机构来京发展。
1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安排情况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安排63284万元,比上年60026万元增长5.4%。主要用于国土、地勘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支出,如: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2010年运行费、北京市再生水热能利用研究及规划、地下水环境检测运行等项目。
16、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安排情况
粮油物资管理事务安排27735万元,比上年26905万元增长3.1%。提高市储备粮管理水平,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和服务。继续落实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工作。
17、基本建设支出安排情况
基本建设支出安排921051万元(含收回体制划转区县基本建设资金141051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715493万元同口径增长9.0%。主要安排轨道交通为主区域连接性强的关键交通设施项目、生态功能的环境建设项目、促进新城、重点镇和新农村发展的关键项目、关系长远的资源能源保障项目、区域功能性强的民生改善工程、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政权基础设施项目等。
18、其他支出安排情况
其他支出安排1340224万元,比上年1052054万元增长27.4%。主要安排轨道交通专项资金安排70亿元,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专项资金3亿元,偿债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资金18亿元等。
19、预备费安排情况
预备费安排376350万元,占市级财政支出的3%,符合《预算法》关于预备费安排占财政支出1-3%的要求。
六、2011年市级基金收入安排情况
市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7103202万元,比上年的6846735万元增长4.1%。
2011年北京市市级征收的15项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情况:
(1)文化体育与传媒收入预算安排102200万元,主要是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收入预算安排73600万元,主要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
(3)城乡社区事务收入预算安排6736752万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收入预算安排12000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预算安排1200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预算安排5811465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预算安排197787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预算安排3275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预算安排20000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预算安排140000万元。
(4)农林水事务收入预算安排69200万元,其中: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预算安排500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预算安排64200万元。
(5)交通运输收入预算安排16000万元,主要是车辆通行费。
(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收入预算安排20000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预算安排2000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预算安排18000万元。
(7)其他基金收入预算安排112450万元,主要是彩票公益金收入。
七、2011年市级基金支出安排情况
市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6264386万元,比上年的6091694万元增长2.8%。具体情况是:
(1)市级文化体育与传媒类基金支出预算安排88000万元,主要为文化建设事业费支出。
(2)市级社会保障和就业类基金支出预算安排77000万元,主要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3)市级城乡社区事务类基金支出预算安排5737903万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预算安排10000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20145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预算安排4724758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预算安排4075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预算安排3275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预算安排8000万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出预算安排50000万元。
(4)市级农林水事务类基金支出预算安排208383万元。其中,森林植被恢复费支出预算安排13383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95000万元。
(5)市级交通运输类支出预算安排16000万元,主要是车辆通行费安排的支出。
(6)市级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类基金支出预算安排9100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安排1100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预算安排8000万元。
(7)市级其他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28000万元。其中,彩票事务支出预算安排101000万元;其他支出预算安排27000万元。
2011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1422.3亿元,增长9.1 %,加中央返还及补助194.6亿元、区县上解192.1亿元、上年专项政策性结转使用8.9亿元等,收入合计1824.4亿元。
二、2011年市级预算支出安排情况
2011年市级一般预算支出1254.5亿元,增长10.5%,加上解中央支出76.1亿元、区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69.1亿元、专项政策性结转下年使用1.6亿元、划转水利建设基金16.6亿元等,支出合计1824.4亿元。
三、2011年预算收支安排政策要点
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11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10]39号)要求,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确定市级财政收支安排的政策要点。
1、预算收入安排的政策要点
(1)收入预算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与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适应,分税种、分项目测算收入的增减情况,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加强财政收入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巩固增值税转型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等税制改革成果,继续落实各项税收减免政策。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支出通过预算安排。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增强预算完整性。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2、预算支出安排的政策要点
(1)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倾斜,严格控制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2)合理确定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方面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优先安排续建、投产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重复建设。各级政府要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稳步增长。
(3)加大“三农”投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突出科技支撑和生态要求,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增加防灾减灾投入,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继续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和山区生态林补偿政策,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做好粮食收购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改善水利、交通、通信、污染治理等条件。继续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农业投融资体系,积极推动国家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工作,积极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建立多元化支农资金投入机制。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稳妥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改革,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4)增加社会事业支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政府助学体系。围绕建设人才强国,健全政府人才发展投入机制。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京发〔2010〕8号),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努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机制,落实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政策”,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医疗救助、低收入家庭临时救助制度,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积极支持和促进就业,完善和落实就业岗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助等财税政策。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支持加快中小户型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推进老城区危旧房修缮整治、农村危改房改造和棚户区试点改造,缓解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5)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做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对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力度,推动科研装备自主研制、科技平台建设等公共科技活动,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深入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大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工作力度,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和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加快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和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财税政策调节作用,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6)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要求的通知>的通知》(中办发[2010]19号)精神,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加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建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长效机制,2011年继续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严格控制和规范庆典、节会、论坛等方面的经费支出,“三项费用”、会议、印刷、差旅、考察、调研、论坛、检查、活动等一般性支出实行零增长;2011年“三项费用”支出不得超过2009年按规定比例压缩后的经费预算规模;公务用车购置原则上只更新不新购;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升级改造,从严控制办公楼维修项目,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继续推进党政机关节能减排,促进资源整合,切实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2011年市级预算收入具体安排情况
市级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
2011年,市级财政收入预算按照保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积极稳妥的原则安排。市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422.3亿元,增长9.1%。市级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如下:
增值税126.6亿元,增长9.2 %,主要考虑消费市场活跃、二产规模壮大等增收因素,以及工业品出厂及购进价格增速持续“倒挂”等减收因素进行测算。
营业税480.8亿元,增长9.8%,主要考虑第三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等增收因素,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显现、资本市场收紧等减收因素进行测算。
企业所得税316.7亿元,增长9.5%,主要考虑经济运行继续趋稳、实体经济步入实质性上升期、企业效益不断提升等增收因素,以及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等税收优惠政策等减收因素进行测算。
个人所得税233.6亿元,增长8.5%,主要考虑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增加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以及征管效率提高等因素进行测算。
行政性收费和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53.4亿元,增长25.6%。考虑到2011年多项按预算外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等因素,安排行政性收费和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比上年42.5亿元增加10.9亿元。
五、2011年市级预算支出具体安排情况
市级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1、农业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农业依法支出安排528601万元,比上年的486742 万元增长8.6%,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8.5%的增幅。农业依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项目;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再保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森林的固碳能力;加大城市水环境治理力度等。
2、教育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教育依法支出安排1866696万元,比上年的1687289万元增长10.6%,明显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8.5%的增幅;市级财政教育依法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4.88%,高于上年占财政支出14.87%的比重。教育依法支出主要用于落实改扩建幼儿园设备设施补助,改善办园条件,缓解入园难问题;落实基础教育各项减免政策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教育制度改革,支持职业教育素质提高工程,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创新工程以及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等“三大工程”;大力支持我市与中央高校共建项目;健全完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支持高校基本建设项目。
3、卫生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卫生依法支出安排466633万元,比上年的414785万元增长12.5%,高于市级财政支出增幅10.5%两个百分点。卫生依法支出主要用于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城镇居民医保补助、医疗救助;保障医疗机构重点学科建设、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公益性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加强中医医疗机构重点建设项目等。
4、科技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科技依法支出安排538942万元,比上年的496264万元增长8.6%,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8.5%的增幅。科技依法支出主要用于国家重大科技实施规划,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推进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支持节能环保,做好科普惠农、科普益民工程等。
5、文化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文化依法支出安排189976万元,比上年的173971万元增长9.2%,高于市级财政收入增长9.1%的幅度。文化依法支出主要用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及保障重点文化设施运营等。
6、计划生育支出依法安排情况
计划生育依法支出安排25682万元,比上年的23649万元增长8.6%,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8.5%的幅度。计划生育依法支出重点投向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和分布以及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上,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情况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795806万元,比上年752788万元增长5.7%。
继续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推动建立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居民、制度相互衔接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合理调整我市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从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项待遇标准相协调的角度出发,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注重各项待遇标准之间的横向平衡,从建立体制机制角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调整机制。二是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做好医改资金保障工作。完善公立医院投入机制,研究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市级公费医疗人员纳入医疗保险等问题。继续支持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区县中医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改善和提高服务水平。三是继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立足于城乡统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和完善现行稳定和促进就业政策,确保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四是认真落实“九养政策”,积极引导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发展,完善优抚安置工作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与首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五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和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六是注重资源整合,发挥社会建设专项资金作用,推进社区规范化和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社会服务站)建设,支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760310万元,比上年729368万元增长4.2%。在保障部门履职和正常运转的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压缩和控制行政成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人才战略,加大对我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力度;强化对统一战线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巩固和发展首都的安定团结局面;继续加强对人民代表行使权力、政协参政议政的支持力度;大力加强首都食品安全工作投入力度;加大首都和谐维稳经费的投入,保障信访维稳、青少年工作和妇女维权、便民电话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展。
9、公共安全及国防支出安排情况
公共安全及国防支出安排859629万元,比上年830141万元增长3.6%。贯彻中央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有关精神,保障政法部门科技建设、信息化维护、执法办案、武器警械、执法装备购置以及正常运转工作需要;保证市消防局高空灭火器材等装备及消防车辆的有效配备,深入推进消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提升我市消防整体装备水平和灭火救援能力;继续支持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保障我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及维护工作,促进首都交通安全畅通;加大公安、检察院、法院办案经费保障力度,重点提高重特大案件侦破率,防范恶性事件发生;继续支持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和反恐处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0、节能环保支出安排情况
节能环保支出安排266222万元,比上年257233万元增长3.5%。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持续改善首都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破解环境保护工作瓶颈。深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解决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加大污染减排力度,鼓励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再利用率,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环境监察和监测工作资金保障;支持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设,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天然保护林、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等的投入,完善自然生态保护投入机制。
11、城乡社区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安排情况
城乡社区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安排1327730万元,比上年1268523万元增长4.7%。继续推进城市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全市架空线入地专项整治;继续开展老旧小区、建筑物外立面清洗粉饰、胡同街巷、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环境整治;完成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地区的环境整治;加快城中村、边角地整治,提升城乡环境薄弱地区的环境质量。继续推进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和管理水平,加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力度,加快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城市照明运行管理,提高城市照明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维护,支持城市道路桥梁大中修,提高路网承载能力;推进实施缓解交通拥堵工程、治理超载超限等,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宜居城市奠定基础。大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统筹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继续实行公交公益性低票价政策,着力打造“百姓”公交。
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安排情况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安排620746万元,比上年598605万元增长3.7%。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支持工业企业结构调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改造,优化投资环境,振兴现代制造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建设低碳工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新的活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继续推进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重点支持有线网、无线网和医保网等网络运维;推进我市电子政务有线网络整合、信息共享和规范管理。支持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安排情况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安排136927万元,比上年114479万元增长19.6%。支持特色商业街、停车引导设施、商业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商业服务环境水平;支持农批、农贸和菜市场改造,改善交易环境,促进农产品流通;支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支持开展促进消费活动,培育消费市场,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支持开展农超对接、“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食用低钠盐推广,保障消费安全。
14、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安排情况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安排4917万元,比上年4746万元增长3.6%。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组织开展金融重要课题研究,完善金融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合作,开展境外推介交流活动,吸引各类外资金融机构来京发展。
1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安排情况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安排63284万元,比上年60026万元增长5.4%。主要用于国土、地勘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支出,如: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2010年运行费、北京市再生水热能利用研究及规划、地下水环境检测运行等项目。
16、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安排情况
粮油物资管理事务安排27735万元,比上年26905万元增长3.1%。提高市储备粮管理水平,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和服务。继续落实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工作。
17、基本建设支出安排情况
基本建设支出安排921051万元(含收回体制划转区县基本建设资金141051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715493万元同口径增长9.0%。主要安排轨道交通为主区域连接性强的关键交通设施项目、生态功能的环境建设项目、促进新城、重点镇和新农村发展的关键项目、关系长远的资源能源保障项目、区域功能性强的民生改善工程、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政权基础设施项目等。
18、其他支出安排情况
其他支出安排1340224万元,比上年1052054万元增长27.4%。主要安排轨道交通专项资金安排70亿元,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专项资金3亿元,偿债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资金18亿元等。
19、预备费安排情况
预备费安排376350万元,占市级财政支出的3%,符合《预算法》关于预备费安排占财政支出1-3%的要求。
六、2011年市级基金收入安排情况
市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7103202万元,比上年的6846735万元增长4.1%。
2011年北京市市级征收的15项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情况:
(1)文化体育与传媒收入预算安排102200万元,主要是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收入预算安排73600万元,主要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
(3)城乡社区事务收入预算安排6736752万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收入预算安排12000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预算安排1200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预算安排5811465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预算安排197787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预算安排3275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预算安排20000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预算安排140000万元。
(4)农林水事务收入预算安排69200万元,其中: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预算安排500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预算安排64200万元。
(5)交通运输收入预算安排16000万元,主要是车辆通行费。
(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收入预算安排20000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预算安排2000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预算安排18000万元。
(7)其他基金收入预算安排112450万元,主要是彩票公益金收入。
七、2011年市级基金支出安排情况
市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6264386万元,比上年的6091694万元增长2.8%。具体情况是:
(1)市级文化体育与传媒类基金支出预算安排88000万元,主要为文化建设事业费支出。
(2)市级社会保障和就业类基金支出预算安排77000万元,主要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3)市级城乡社区事务类基金支出预算安排5737903万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预算安排10000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20145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预算安排4724758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预算安排4075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预算安排3275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预算安排8000万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出预算安排50000万元。
(4)市级农林水事务类基金支出预算安排208383万元。其中,森林植被恢复费支出预算安排13383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95000万元。
(5)市级交通运输类支出预算安排16000万元,主要是车辆通行费安排的支出。
(6)市级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类基金支出预算安排9100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安排1100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预算安排8000万元。
(7)市级其他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28000万元。其中,彩票事务支出预算安排101000万元;其他支出预算安排2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