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持平 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今年“三公经费”进一步压减6.7% 行政单位两年内不提高办公设备配置标准

日期:2020-01-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
字号:        

2020年01月13日   北京青年报

深化报告解读改革

报告原文: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17.1亿元,增长0.5%,完成调整预算的10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31亿元,增长0.3%,完成调整预算的100%。——预算报告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与上年持平。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对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支出分别按照3%和10%的幅度压减,推动全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向公用事业、转移支付、行政运行等领域拓展。——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解读:“我们要全面辩证地来看待一年以来北京的财政收支情况。”北京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解读说,一方面,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在给北京企业和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财政空间在逐步收缩;另一方面,在面临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环境下,本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在双重压力下,财政空间逐步趋紧。

如何实现收支平衡?

“三公经费”继续压减6.7%

根据预算报告,去年北京财政收入完成5817.1亿元,增长0.5%,新增减税降费约1800亿元。总的看来,新的一年,北京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但财政收入形势较为严峻,收支平衡压力将更为突出。

去年一年,北京在地方权限范围内顶格实施了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减征房产税、资源税等“六税两费”,实现本市自行设立的涉企项目零收费,并下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标准等等。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800亿元,大大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

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本市在财源培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有针对性地实施新一轮优化纳税营商环境15项措施,研究“1+N”财政支持高精尖产业政策,增强对优质税源企业的吸引力,为财政收入中长期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北京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是不变的,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稳定发展,也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较好基础,只是受一系列减收增支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财政收支矛盾将依旧十分突出。”据市财政局分析,上年部分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和清理历史欠税等一次性增收因素,对收入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而从财政支出形势来看,今年各领域对财政资金需求很大,包括支持“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大基本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等等,都需要予以重点保障。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还将再度压减。根据财政报告,“三公”支出预算安排7.4亿元,下降6.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5亿元;公务接待费0.3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5.6亿元(其中,购置费1.4亿元、运行维护费4.2亿元)。

“紧日子”怎么过?

一般性支出将压减3%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安排,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与上年持平”,这也意味着,财政收入增速今年将实现“零增长”,各级政府部门过“紧日子”的思路将贯穿始终。

政府部门的“紧日子”怎么过?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今年全市将梳理应由市政府保障的事项,建立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清单,按要求提交市人大审查,并强化各预算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各领域政府投入责任的分析论证。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积极邀请人大代表及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参与论证,合理确定政府投入的范围、方式和保障标准。

另一方面,今年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按照3%的比例压减各部门一般性支出,按10%的幅度压减部门非重点项目支出。另外,还将严格控制各部门的资产购置更新,原则上两年内不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要求强化资产内部的调剂调拨,推进大型设备共用共享,除按全市统一部署更新购置办公设备和软件外,各单位自行购置办公类家具、设备等资产的原则上不安排追加预算。

根据财政报告要求,在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支出的基础上,同时,全市将统筹资金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落地,适度向城市运转、民生等重点领域倾斜,原则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压一般性支出、促高质量发展”,如教育支出今年安排382亿元、科学技术支出安排327.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205.5亿元、交通运输支出安排304.2亿元等等。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政府部门在过“紧日子”的同时,今年全市还将继续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和老百姓有更强的获得感。而与此同时,本市也将积极扩宽税源,培育涵养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财源。

“也将更好地利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以PPP、产业基金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首都发展。”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本报记者  林艳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