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一) 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就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答记者问

日期:2024-07-30    来源:北京市财政局

分享:
字号:        

问:请介绍一下北京市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答:2024年上半年,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统筹运用税收优惠、担保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产业、消费双升级,在固本培元中巩固和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在此基础上,“四本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均处于合理区间。

收入方面,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我市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带动财政收入呈现“增速稳、质量优”的良好运行态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81.6亿元,增长3.1%。全市地方级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6.2%,收入质量继续保持全国最好水平。财政收入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回升向好带动税收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三大主体税种“两升一降”。增值税完成1002.1亿元,增长6.1%;企业所得税完成929.6亿元,增长2.2%,主要是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收向好带动。个人所得税完成386.9亿元,下降5.1%,主要受“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等因素影响。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重点行业支撑作用稳中有升。在我市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高精尖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带动下,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分别为27.0%、15.1%。三是多举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财源建设“稳存量扩增量”成效显现。组织各区走访服务近4800户企业,解决发展诉求近3000项。加强对独角兽、数字经济、高新技术等不同类型企业的精准服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相关群体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支出方面,靠前发力、加力提速,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多部门工作协同,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加大政府预算、增发国债、中央转移支付等资金统筹力度,保持较高支出强度和较快支出进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55.3亿元,增长9.1%;完成年度预算的56.8%,超时间进度6.8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各项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教育支出612.1亿元,增长3.3%,主要是着力打造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4.4亿元,增长9.3%,主要是支持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等。城乡社区支出528.3亿元,增长5.6%,主要是支持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加强城市运行保障。加快推动灾后恢复重建。抢先抓早下达增发国债资金,积极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减灾能力、城市排水防涝、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问:今年上半年,财政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助力首都经济回升向好?

答:政策有合力、改革增动力、市场添活力。上半年,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稳经济、促投资作用,强化财政与经济的协调联动,重点围绕稳投资、促消费、助企纾困三方面,提升财政政策精准性、有效性,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助力首都经济回升向好。

一是扎实推动扩大内需。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从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等5个领域,做好财政政策资金支持,推动产业、消费双升级,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新增政府债券发行,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医疗健康、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建设。制定城市更新奖励办法,激励各区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加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储备,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努力扩大稳投资资金来源。

三是助力企业纾困发展。通过落实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举措,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金额403.7亿元,占全市政府采购合同总额近8成。安排首贷贴息、担保费用补助等资金,支持政府性担保机构“降费率、扩规模”,上半年,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超2.3万户的“小微”“三农”等市场主体,新增融资担保业务481亿元,同比增长3.1%,有力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扶持奖励政策,支持旅游、影视、会展等行业加快恢复。

问:今年上半年,新质生产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财政部门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助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着眼“创新”,激发科技创新强劲动能。坚持把科技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上半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338.2亿元,增长7.0%,主要是聚焦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攻坚,推动实施全市重大科技项目,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营造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推动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着眼“升级”,支持产业向“新”提质发展。优化高精尖产业资金管理,通过“普惠支持+重点支持”,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撬动作用,2023年底以来,新设两批8支认缴总规模达千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其中,去年底设立的人工智能等4支政府投资基金,已完成47个项目投资决策。今年6月新设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等4支政府投资基金,以政府先投带动社会资金敢投跟投。

三是着眼“改革”,积极推进改革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落地“合作创新”政府采购方式,通过先订购研发服务、再购买研发产品,助力应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推动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聚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