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齐小乎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19-07-29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北京市委、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年底,市、区、乡镇基本建成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北京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素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明方向、谋划道路、明确措施,确保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北京模式”的有效贯彻实施。
多维度推动绩效管理全面实施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构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制度安排。
吴素芳表示,近年来,北京市结合城市新规划和减量发展要求,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连续7年被财政部评为预算绩效管理优秀省市。
她介绍说,北京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预算绩效评价试点,2010年在全国率先推行事前绩效评估模式,2011年全面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2018年探索开展了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建成具有北京特色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市委、市政府近日正式印发《意见》。
《意见》分3大部分20项内容,明确了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从政府、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绩效目标管理,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等12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并从组织领导、责任约束、考核监督、配套机制、培训宣传等5个方面提出要求,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各项举措有效落实。
“《意见》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成本、多主体五个维度构建北京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吴素芳说,全方位是指形成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方位绩效管理格局;全过程是指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环节,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全覆盖是指将绩效管理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成本是指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实施全成本管理,建立突出目标质量导向的新型预算资金分配与管理模式;多主体是指推进形成市委市政府统筹领导、财政组织协调、部门主责落实、人大政协监督的多主体协同联动机制。
八方面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相比,北京市出台的《意见》是如何结合首都具体实际的呢?吴素芳表示,《意见》完整、准确、系统地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和创新。
一是工作任务和时间表更加明确。《意见》提出,到2020年年底,市、区、乡镇基本建成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二是更加强调绩效导向和建立长效机制。《意见》明确提出,要以绩效为导向,以绩效目标管理为重点,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抓手,建立预算绩效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打造“四全一多”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意见》提出,打造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优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建立多主体联动的“四全一多”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四是推动建立部门整体绩效报告制度,实现绩效目标全覆盖。《意见》提出,要持续推进部门单位整体绩效报告制度。将绩效目标管理覆盖到所有预算资金和项目,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
五是深化事前绩效评估工作机制。《意见》提出,要推动建立立项评估决策机制,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预算,实行随报、随评、随入库管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
六是探索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意见》提出,要将成本意识贯穿于预算管理各环节,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实施全成本管理。强化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的应用,完善财政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推动建立以服务质量、投入成本和实施效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结果导向配置公共资源的预算管理机制。
七是建立绩效结果“两纳入”“三挂钩”机制。《意见》明确,要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实现预算绩效结果与政策调整和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
八是推进绩效信息公开。《意见》提出,要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做到绩效信息与预决算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
吴素芳表示,《意见》的发布实施,有助于树立绩效管理的整体、系统、协调观念,构建北京市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一盘棋”格局;有助于提高政府预算、部门预算、财政支出政策和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逐步实现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有助于理顺政府、部门、政策和项目的层级分解关系,形成重大政策和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推动形成预算安排核成本、资金使用有规范、综合考评讲绩效的新型预算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改革;有助于明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各方职责,实现财政和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比翼齐飞;有助于绩效信息的公开,有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责任落实和工作开展;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硬化预算绩效管理责任机制,实现办事、花钱和用人绩效的有机统一。
统筹推进各项措施扎实落地
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将《意见》的实施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切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市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区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区本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实现绩效管理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二是要强化绩效管理责任约束。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预算绩效负责,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三是要严格考核监督。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分别负责对本级部门和预算单位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市级财政部门对各区财政部门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按照中央有关要求予以表彰、约谈或责令限期整改。审计机关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
四是要健全配套机制。市、区两级财政部门要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制定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借助专家和第三方的技术支持,建立健全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创新评估评价方法。
五是要做好宣传培训。大力宣传绩效理念和成本意识,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制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修订出台《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北京市市级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办法》等制度文件,深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和责任主体,细化各部门任务清单,层层传导绩效责任,指导各区财政部门研究制定本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统筹推进我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措施扎实落地。”吴素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