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深入全面解读改革举措和政策,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全市10月8日—11月8日组织开展“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月”活动。10月20日,市财政局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召开“精准施策 智慧赋能 优化纳税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我市减税降费、纳税和缴费服务便利度等政策实施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惠企利民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的措施。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2018-2022年,全市新增退税减税降费规模超7000亿元,为全力稳经济、保就业、促发展、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减税降费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过去五年我市减税降费的进展与成效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一系列退、减、免、缓税费支持政策。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财政收支持续紧平衡态势下,地方权限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出台落实措施。
具体来看,税费支持政策可以说年年加力、步步扩围、层层递进。2018年,推出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率先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全市减税降费总额近400亿元。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全市减税降费总额超1800亿元。2020年,税费政策与财政补贴、减租降息、金融支持等一揽子政策,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与基本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渡过难关,全市减税降费总额超2000亿元。2021年,税费政策侧重制度性安排,包括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全市减税降费总额超800亿元。2022年,税费政策强调“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延续并扩大已有的制度性优惠政策,受益面更广,全市新增退税减税降费超2000亿元。总的来看,近五年来,我市的减税降费政策呈现以下特征:
减税降费呈现以下特征:
► 减征力度“空前”,有效稳定市场预期、释放发展潜能。近年来,减税降费规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惠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对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减税降费的“绝对值”来看,2018-2022年,全市新增退税减税降费规模超7000亿元。
► 减征幅度“顶格”,在地方权限内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北京市作为首都,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用足地方权限,毫无保留、千方百计继续拓展企业减负空间。在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2019年,我市即已实现地方自行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面清零”。在此基础上,2021年我市在地方权限内继续实施各项涉企降费政策。包括:延续停征中小微企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占道费、污水处理费政策;降低水土保持补偿费、部分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收费标准,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帮扶小微企业方面,2019年,我市在地方权限范围内顶格减征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并于2022年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在小规模纳税人基础上,增加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国家实施以留抵退税为核心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小微企业是最大的受益群体,在我市惠及的超8万户纳税人中,九成以上都是小微企业。
► 税费结构“优化”,财税政策推动首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减税降费的“红利”正在源源不断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动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2020年我市成功获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试点政策出台以来,减免税额超6亿元,有力助推了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财税政策助力我市高精尖产业加速聚集,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018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2021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激励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挑大梁”,激发其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2022年我市科技服务业财政收入实现同口径增长21%,对全市财政收入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全市新增退税减税降费规模超7000亿元,实现了“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为稳住经济大盘、保住市场主体和就业机会、支持企业恢复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减税降费政策整体考虑和主要内容
当前,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减税降费政策和营商环境优化效果持续释放,首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应对这些风险挑战,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完善有关政策,增强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着力纾解企业困难,提升政策效能。具体来说,今年财政部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扎扎实实把该减的税费减到位,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经营主体,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
三方面发力:
加力提效,提高税费政策支持“精度”
一是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全行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精准的“加计扣除”,树立了鼓励创新的导向,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支持北京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二是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动能,对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相关企业实施增值税加计抵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持续提升高端制造业发展能级。
稳字当头,确保税费支持政策“稳度”
确保税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支持保经营主体、保居民就业。一是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继续给予税收优惠,继续实施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二是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减免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保障民生,提升税费支持政策“温度”
聚焦就业保民生,一是继续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政策,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二是支持稳就业,继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在地方权限范围内顶格落实退役军人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就业稳定。三是大幅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3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3项专项附加与“一老一小”直接相关,将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赡养老人的支出负担,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化纳税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北京市财政局将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撬动市场潜力,提供市场发展动力,为新时代高质量首都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答记者问
问: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有哪些?
答:一是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二是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
三是对金融机构向农户、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四是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是进一步放宽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人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条件。
六是对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范围,由年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上调为不超过200万元。
七是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八是对退役士兵,脱贫人口、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在地方权限范围内,顶格减免相关税费。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重点群体个人从事经营的税收减免限额,在国家限额基础上上浮20%,确定为每户每年24000元;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税收减免限额,在国家限额基础上上浮50%,确定为每人每年9000元;企业招用重点群体中脱贫人口、失业人员的税收减免限额,在国家限额基础上上浮30%,确定为每人每年7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