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25年2月21日,北京市197家市级部门按照“统一步骤、统一格式、统一时间、统一形式”的“四统一”原则,在各部门门户网站及首都之窗网站统一“晒预算”。
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为您介绍此次公开的详细情况。
看点一
2025年市级部门预算公开内容都包括什么?
此次公开的市级部门预算主要包括部门文字说明和预算报表两部分。其中:文字说明,主要是结合公众关注焦点,对各部门的基本职责、机构设置情况、部门收入资金来源、“三公”经费预算增减情况、重点支出项目等重点事项进行说明,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让公众看得更明白,了解得更清楚。部门预算报表,共计14张,主要反映市级部门的收支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政府采购预算、政府购买服务信息、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等情况。结合市对区转移支付提前下达情况,涉及市对区专项或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的部门,还将公开专项或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绩效目标表。通过预算报表全面反映部门的收支总体情况、财政拨款收支情况,以及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等。
看点二
本次市级部门预算公开特点有哪些?
一是统一部署,公开范围全覆盖
我市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原则,2025年,除经批准的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197家市级部门,全部公开部门预算。
二是拓展内容,公开信息更丰富
在落实中央要求,公开各部门职责、机构设置情况、部门收支情况、政府采购预算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2025年,我市拓展公开市对区共同事权转移支付项目绩效目标,包括预算安排情况、年度总体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值等信息,进一步提高预算公开内容的完整性。
三是细化项目,重点支出更详实
我市在项目预算公开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详细公开预算安排、政策依据、绩效目标、资金投向等。2025年进一步将民生改善、城市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大事”“新事”纳入重点项目公开范围,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看点三
2025年市级部门预算编制有什么特点?
编制完整详细的预算是做好预算公开的前提,也是预算管理全链条的基础一环。2025年我市部门预算编制突出“综合统筹、分类保障、提质增效、风险防控”四个特点。
一是强化综合统筹。综合运用政府预算、债务资金、政府投资基金、部门自有资金等各类资金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努力实现综合可用财力稳定增长。
二是强化分类保障。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党政机关持续过紧日子,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下更大力气盘活存量,腾挪更多资金为重大改革、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三是强化提质增效。坚持绩效导向,推动事前绩效评估、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和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加强重点领域成本管控,动态调整优化存量政策,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是强化风险防控。加强中长期分析研判,探索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兜牢“三保”底线,确保财政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