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财政局针对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难点”,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不同科技项目特点,又能够满足财政项目预算管理需求的绩效指标库,有效提高了科技项目预算管理水平。近日,市科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印发《2024年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汇编》,市财政局《深化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构建项目绩效目标体系》典型经验成功入选。这是我局连续三年入选市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汇编。
构建差异化绩效指标体系
以项目内容、支持方式、管理机制等因素为维度,经全面梳理,将市财政预算科技项目分为科研创新类、创新环境类、新型研发机构类、部门履职类四类。针对四类项目,建立差异化指标体系,共设置三级指标382个,其中:科研创新类项目聚焦成果产出及转化等,设置指标51个;创新环境类项目聚焦对企业发展带动效应等,设置指标127个;新型研发机构类项目聚焦学术成就等,设置指标24个;部门履职类设置指标180个。优化科技项目绩效目标管理
一方面,突出规范管理,认真落实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规定,将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作为必填指标,并尽可能采用定量指标,突出指标填报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科技项目特性,根据项目个性需求细化设置三级指标,并根据不同项目特征,对绩效目标进行优化调整。突出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
全力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在“放”的方面,对每项三级指标的指标含义、数据来源、计算方法、核算要求等全部进行详尽明确的解释,通过完善指标解释,为科研人员填报提供便利化服务;在“管”的方面,要求优先使用项目所属类型对应指标库,绩效目标填报中需结合项目特点尽量使用核心推荐指标库,增强指标选择的规范性;在“服”的方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指标库采取分类化、菜单化选择方式,为每项指标设定指标适用类型和推荐优先级,服务科研人员准确把握重点指标,提高填报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