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6日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税收占比85.9%,财政收入质量继续保持全国最优。昨天,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北京市2024年市级决算。决算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支出保障有力有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风险平稳可控。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72.7亿元,增长3.1%。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0.7亿元,增长4.1%。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8396.5亿元,增长5.3%。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70.4亿元,增长2.9%,聚焦保障“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区”建设、重大活动以及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记者了解到,2024年,各项财政政策精准有效,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可持续。例如,在助力企业减负方面,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500亿元,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比重近八成。发挥政府投资关键作用,发行新增政府债券1216亿元,有力支持棚改、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并首次采取项目资本金方式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统筹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两重”“两新”项目,带动汽车、家电产品销售额超340亿元。强化财政金融协同,完善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机制,小微企业平均担保费率降到1%以下,落地科技创新担保业务超330户、融资额超5亿元。独角兽企业、数字经济企业等潜力财源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7.5%、16.5%。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增长8.3%,高于财政收入增幅5.2个百分点,重点支持国家实验室、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推动“合作创新”政府采购全国首单落地北京。
此外,在保障就业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9万人。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普惠托育财政补助政策,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9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率均达93%;优化基础教育资金结构,支持扩增中小学学位近3.9万个。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支持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5家,新增家庭养老床位9829张。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至1450元/月,调整养老金标准惠及400余万人。在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方面,支持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1万套(间)、竣工8.3万套(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48个。
与此同时,本市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制定实施《过紧日子负面清单》,明确禁止性规定60条,全年压减一般性和非紧急非刚性支出30.3亿元;在全国率先出台指导意见,规范单位党组对6类重点预算事项管理职责;市级“三公”经费支出3.8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41.1%。深化全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市-区-街乡镇”三级联动开展全成本绩效管理,实现同一事项同标准、同降本、同增效,压减资金2.8亿元;对45项存量政策进行绩效评价,调整优化资金分配1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