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日期:2025-08-07    来源:北京市财政局

分享:
字号:        

为进一步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全成本绩效改革,2025年,北京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为重点,以服务预算管理和政府决策为目标,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一是聚焦“扩围”,持续扩大财政事前绩效评估范围。聚焦“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扩大财政绩效评估范围。从以往年度的“800万元以上新增项目(政策)”扩大为“新增大额项目、新增公共服务项目”原则上全部由财政开展事前绩效评估。2025年预算编制阶段集中评估项目191个,推动将更多财政资金投入到乘数效应大、边际效益高的领域。二是紧盯“职责”,进一步强化绩效运行监控主体责任。印发通知明确各部门承担本部门绩效运行监控主体责任,负责组织所属预算单位对财政批复绩效目标的所有项目实施监控。同时,财政部门选取部分项目开展重点监控。通过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提升预算执行效果。三是抓住“重点”,提高重点项目、支出政策绩效评价力度。2025年选取“两重”项目、政府债务、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开展绩效评价,涵盖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等16个预算部门。尤其是,首次开展“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绩效评价,为完善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参考。开展84项存量支出政策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优化或清理退出,推动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四是锚定"标准",持续健全"分级分类"支出标准体系。聚焦城市道路桥梁日常维护、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等重点领域,开展成本绩效分析。深化"市—区—街(乡镇)"三级联动成本绩效分析,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项目,通过标准化口径采集,比对跨层级数据,结合区地域特点实施差异化分类,拟实现“口径统一、因地施策、分级负责”的政策体系,系统推进支出标准的动态优化与精准落地。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