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北京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革命文物丰富、红色基因深厚。近年来,北京市以首善标准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构建点、线、带、片贯通的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利用格局,形成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使古都底色愈加鲜明,红色基因薪火相传。2024年,北京市获中央补助资金1053万元,按规定用于革命老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发展。
(一)资金管理情况。2022年,为促进革命老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改善和保障民生,进一步规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本市研究制定了《北京市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对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方法和下达、资金使用等事项;并要求各区加强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使用、监督全过程管理,制定配套措施,建立台账,专项统计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安排和使用等情况,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强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资金分配情况。本市革命老区涉及房山、昌平、顺义、大兴、通州、门头沟、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共10个区。根据中央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安排情况并结合本市实际,选取人口、面积、转移支付依赖系数等因素,对10个区进行测算分配,支持各区统筹用于革命旧址保护、革命纪念场馆的建设和改造、烈士陵园的维护和改造等革命老区专门事务,以及革命老区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事项。
二、资金使用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
各区按照资金管理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革命老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发展,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
(一)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纪念设施维护,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和老区精神。在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下,各区加强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场馆、烈士陵园等老区专门事务项目建设和维护。其中,房山区对接管北平干训班良乡文庙旧址进行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了旧址主干供电系统、电缆供电线路敷设等;怀柔区对宝山镇弘德烈士陵园、喇叭沟门满族乡烈士集中安葬地、怀柔镇刘仕绥烈士陵园等16处烈士纪念建筑物进行管理和维护,延庆区对八达岭烈士陵园及四海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修缮提升等,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本市革命旧址、烈士纪念设施的整体面貌,告慰革命英烈,并为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红色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加强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革命老区民生条件。一是保障老区重点民生工作。门头沟区推进斋堂镇沿河口村灾后重建项目顺利实施,编制应急除险工作方案,对可能存在的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应急除险,以保障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州、密云、平谷等区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及烈士遗属的生活保障工作。二是加强老区红色文旅资源建设。房山区对霞云岭红色教育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强化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整体服务效能;大兴区结合王场村地道遗址特色,安排资金用于红色文化主街布展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改造及环境提升等,有效提升了平南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北京市财政局
2025年3月28日